總網頁瀏覽量

2023年10月5日 星期四

正式創立「借攝學」

 


1


202399,正式創建我(聶幻景)的攝影新理念:「借攝學」。

以列點形式記錄,因為自99日以來,一直在增改中,持續完善理論。

 

2


兩年前,我就有一個期望,嘗試創出一種新攝影類型或方法,兩年來,曾經想出數十個拍攝新意念,但全是題材上的趣怪想法,

 

突然,今天,就悟出了「借攝學」,感覺這個,可以了。

3


它的最奇妙之處是,明明面對這個拍攝物,卻拍攝出另一種事物。


4

 

「借攝學」最重要的一個特色是:拍下的局部(及意義),與其母體本相已經完全不同,完全無關。
也就是說,抽取了A的局部,但生成了「非A」的物象。

5


「借攝學」,不再拘泥於被攝物的本相,而是直接看到被攝物的美妙局部,或顏色,或脈絡,能代替一些思想,或概念,或情感,或造成視覺震撼等等。

於是,以「借形」、「借色」、「借意」等模式,構建自己的攝影思想世界。
這個世界的觀念,跟傳統的攝影完全不同。

6


「借攝學」圓滿了一個理念,就是不再走遍世界去尋找罕有絕世美景來呈現美,而是發現身邊到處都是微觀的絕景,雖是微觀,局部取樣,但更考驗構圖的技巧。
這個技巧,又跟攝者的思想直接掛鈎。

特別一提,所謂微觀,更傾向是一種心態,而非一定指實際的微小尺寸。

 


7


這種照片,當然有不少人拍過,但建構成一派,有獨立的理論基礎,則可能沒人做過吧?

根據「借攝學」拍的圖,就叫「借攝圖」。

「借攝圖」的題材範圍看似不大,但其實超闊。

我們應該放開眼界,例如皺紋,例如魚鱗,都是超棒的「借攝圖」內容。

8


「借攝圖」也可成為抽象畫的具體原材料,而且,每一張「借攝圖」都是我的原創
故此,仿繪成抽象畫,版權同樣歸於我

8

「借攝圖」應該註明原本的物件是什麼嗎?

我覺得,可說明,也可以不說明。

相信大部分的「借攝圖」原物,觀圖者都猜不出是什麼,如果有說明,觀圖者可能會震驚、興奮、讚嘆。


但我也相信,有些觀圖者,寧願不知道原物是什麼,只陶醉於眼前意境,感覺更神奇。

 


10

 

根據以上思路,又可開創一個遊戲:讓觀圖者猜測「借攝圖」的原物是什麼?

想想,也挺有趣的。


11

 

當「借攝學」盛行,「借攝圖」成千上萬地呈現後,這個猶如在現實之外的影像世界(或稱為:隱藏在這個世界內的另一個世界),將會顛覆大眾的視覺和心靈。

我樂於僅是「借攝學」的創始人,一人之力、之所見所遇,始終有限,希望技術好又同意「借攝學」理論可以特立獨行的攝影師,能將「借攝學」攝論合一,運用自如,發揚光大,創新潮流。

12

 

「借攝圖」類型~





(一)借形





(二)借色




(三)借線







(四)借圖




 

(五)借意


註:類型可再增加,一張「借攝圖」也可能兼有多種類型特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